原本我就沒抱著高度熱誠在看待此書。一是因為實在太多人著迷於它,反而令我興趣缺缺。
二是我自己有自己閱讀順序,它只能論到後面慢慢排隊。
總而言之,就在某天,我跟人借到了這本當紅小說,回到家立刻細細拜讀了起來。
說不失望是騙人的,當下有種被耍的感覺,讀完只覺得呵欠連連,教科書突然親切了起來。
雖然作者力圖營造兩人唯美的愛,但在我看來就是無聊透頂,很疑惑地盯著封面想:這種劇情真的有人喜歡?(咦?我不是這本書最大的讀者群——高中女生嗎?)
我也不知道自己在期待什麼,總感覺自己與故事產生不了共鳴。愛德華是吸血鬼,這原本應是一大賣點——『一個吸血鬼和平凡人類的禁忌之戀』。
可是整本書看完,我只覺得:『這是一場青少年的純愛,男主角湊巧是個吸血鬼』。
劇情也說不上有令人精彩可期的地方,像是下一秒就會有什麼意想不到的事即將發生,或兩人的身份勢必另他們走上艱難的道路。雖然這樣講未免有失公允,也許作者把上述這些衝突橋段統統擺在後面幾本,但第一本就吸引不了人(很明顯是個人偏頗),又怎麼會想再繼續看下去?
愛德華是吸血鬼,這誠然是他最引人注目的地方。但他的一切習慣生活等等又像個正常人,所以乾脆說他只是某些時候需要吸兩口血的正常人就好了嘛。(連嗜好都是棒球欸!這位吸血鬼先生還真有地域性)
原本許多對吸血鬼的傳統設定也沒有了,這地方讓我的期待幻滅……。回想起整本書,我還真想不出有哪段是讓我印象深刻,難以忘懷,會想再翻看一遍的。
這些劇情我看少女漫畫都比較精彩。我不反對吸血鬼與人的愛情,只是Twilight實在讓我沒動力去感受這段愛。
另一個是我完全搞不清為什麼愛德華會愛上貝拉……?從頭道尾都沒弄明白過,是因為香味就突然愛上了,還是因為無法在貝拉身上展現讀心術……。(等待有緣人前來解惑)
書中愛德華的反應,在我看來怎麼都是奇怪的傢伙,反而會敬而遠之。也不會庸人自擾地認為是我害那個XXX不想來學校。想一想,要是我是貝拉,只會覺得自己莫名其妙被纏上。再者,以一個正常人角度看到愛德華的反應,會有多少人覺得:『那個人似乎對我有意思』(要是以我的個性,恐怕是直接無視此人囧)
但那是禁忌之戀羅曼史,不是我這些沒營養的吐槽。發展出戀情,權當兩人一見鍾情好了,可是書又沒辦法給我一種他們的戀情有許多阻礙,而這一切導因於愛德華是個吸血鬼。(我知道老梗,但這故事想講的應該是這個吧?)引起不了我為兩人戀情加油打氣還是熱淚營框的感覺。他們在一起我完全沒看見危機,愛德華的家人大都平靜地(或說開心地?)接受了貝拉,感覺在第一本就很歡樂的結束了。也讓我覺得,那沒看後面也無所謂啦,反正結局就是兩人在一起嘛!(也想過貝拉變成吸血鬼就天下太平啦~)
說書悶也不盡然,裡面還是有些甜蜜橋段,但也是如少女漫畫般的青春洋溢,就像是為了十六、七歲女生寫得東西。(而且還不是全體十六、七歲女生都買帳。再次懷疑它到底是為什麼會這麼紅?)
有人說作者是美國版羅琳。
嗯……那是指作者一夕之間爆紅吧。
哈利波特至少也沒有讓我在第一集就打算完結的欲望,也是非常忠誠地一路追到結尾了,還一翻再翻。(而且還很少奇幻小說能激起我追書的衝動)而且書裡多少帶有一些伏筆,看到後面再去翻前面就會發現有很多作者精心安排的地方,實為一項樂趣。
但Twilight(其實我很喜歡這個書名,唉。)就完全讓我沒有什麼感覺,偏偏身邊多數看過此書的人評價都是:好好看~
還有人說喜歡到崇拜吸血鬼。
其實我想問為什麼。我不知道吸血鬼有哪一點令人羨慕。他們要靠吸人血才能活,依賴他人供給。根據書裡,有時還是非自願。不是人人都搶著當嗜血者,實在搞不懂有甚好崇拜的?
但過多正面評價讓我實在不好多說什麼。因為看不出哪裡好看,也沒辦法跟他們討論。(就算討論也只會造成我和別人唇槍舌戰,朋友不必做了。)就只能聽他們說有多好看,自己默默嘆氣。
上次看到朋友一口氣買了四本原文,真想說:也太浪費。
根據她的說法是因為書中愛德華好帥,我心中第一個冒出的就是:so?
不知道是中文翻譯還是英文原作問題,就算書中女主角無論多努力讚揚愛德華俊帥之外貌,她好像就是那幾個字……。並不是說要用多少形容詞,但經過貝拉形容,我只有種:這女人真哈他。(遭貝迷痛毆)
其實也只是在說當你能永生不死,你要為何而活?
愛德華找到了嗎?找到了。可是這些過程又讓我感到乏味。
到這樣也不用我多說,暮光之城真的不是我的菜。
我還是看看電影劇照對男主角流口水就好。
(電影版男主角真的很帥,我承認自己是外貿協會榮譽會員……)